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志华 医生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民发视频称“山西忻州市人民医院护工在重症监护室里抽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1月20日,涉事护工所属第三方公司称,事发区域为该院重症监护室换衣服区域,“出了楼道换衣服期间抽了一支烟”。忻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称,涉事两名护工已被辞退,第三方护工公司也开了警示大会。记者采访获悉,忻州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已介入调查。
护工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抽烟,影响很恶劣。根据《忻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管理规定》,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而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本就有着比普通公共场所更加严格的卫生和安全要求,更不必说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里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力很差,外界的不良刺激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进入患者体内后,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护工的抽烟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破坏了ICU应有的秩序和环境,更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隐患。
对此,第三方公司称,事发区域为该院重症监护室换衣服区域。这一意在淡化责任的解释不仅不能为涉事护工开脱,反而暴露出公司对相关制度缺乏了解。进入重症监护室前,衣物消毒和保持无菌状态至关重要,这是防止患者感染的重要防线。即便是在换衣服区域抽烟,烟雾也可能直接进入或附着在衣物上被带入重症监护室,从而给患者带来感染等风险。这充分说明第三方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存在漏洞,对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一知半解,对护工也没有尽到培训责任,导致护工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和规范意识。
此事更反映出护工这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性与其现实状况的差距。“一人住院,全家忙乱”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痛点,护工在陪床照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化解医疗陪护难题,提升相关人员服务水平,近年来医院陪护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比如,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今年4月印发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则聚焦于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住院陪护模式。目前相关改革试点工作已在多地展开,并探索出不少宝贵经验。然而,护工在重症监护室抽烟,不仅再次证实了推进医院陪护改革的紧迫性,也警示医疗系统,目前陪护领域仍存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针对这起事件,不能仅仅停留于辞退涉事护工、召开警示大会等处理措施,更要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查找陪护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尤其是,第三方公司要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医院则要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监督考核,确保其提供的陪护服务符合标准和要求。陪护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机制也有待完善,以此确保住院陪护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每一次问题的暴露,都是改进和提升的机会。应将类似事件纳入反面教材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医院陪护改革,打造一支过硬的医疗护理员队伍,如此方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安全的住院陪护服务。(罗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