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韦丰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终究要靠脚踏实地的实践铺就底色。在渤海之滨,“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的开展,成为一场对天津产业生态的硬核检阅——从民族工业萌芽到新质生产力澎湃,百年工业基因与新时代创新浪潮在此交融,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也书写着属于津沽大地的时代答卷。
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走进天津产业一线,一幕幕“精”字当头的创新图景直击人心:常兴新能源车间里,10微米超薄单晶铜箔仅为A4纸十分之一的厚度,其凭原子级精度成为固态锂电核心,以全链条协同拿下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经纬恒润智能工厂内,每20秒就有一件ZCU下线,AGV机器人穿梭、机械臂翻飞,实现产能跃升——从微观材料的极致突破,到智能制造的高效迭代,天津以“精”破局、以“智”提效,让新质生产力在实干中迸发强劲动能。
一个城市要做大做强,必然少不了“核”的加持。什么是“核”?庞大的计算资源是最佳的答案之一。“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这一重要强调,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动力”。在天津,中科曙光发布的全球首个单机柜级640卡超节点,让算力密度提升20倍;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突破,更是让高效与低碳在数字时代实现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勃发,催动天津的“数字引擎”持续轰鸣,把发展的势能全方位渗透至千行百业之中。
要看一座城市的创造活力,关键在“含青量”的多少。在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高达67%,他们正以科研生力军的姿态攻坚:从解决手机“掉电”烦恼,到降低新能源车续航衰减,他们深耕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研发,用一项项自主知识产权,回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呼唤;在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内,年轻的科研人员利用“团簇酶神经电极”技术为癫痫患者点亮希望,用“片上视觉脑机接口”技术让失明者重见光明……青年人才扎根实验室、奔赴创新最前沿,让青春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绽放璀璨光华——这,正是天津创新浪潮中最动人的风景。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与战略引领。天津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强调“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目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学研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不断深化,让天津的创新优势持续叠加。从常兴新能源的电池材料到经纬恒润的智能部件,从南开大学的新能源电池研究到天津大学的脑机交互,创新成果不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产学研用”贯通的创新生态,让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愈发牢固。
津门潮涌“新”力量,“质”创未来启华章。创新锐气的背后,是城市的倾力打造——62家中央驻津院所构筑“国字头”创新矩阵,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发力,7大海河实验室专攻前沿领域……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让天津重塑自身在新质生产力版图中的坐标。当创新成为城市底色,当青春力量勇立潮头,其所衍生出的这份踏浪而行的勇气、精益求精的执着以及协同共进的智慧,都将推动天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更多精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津门力量。(韦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