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石川
推动汽车安全行驶,相关部门“放大招”!据报道,近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及限速要求: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乘用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这一规定不仅引发行业热议,也引起了广大车主的关注。曾几何时,百公里加速性能是汽车品牌竞相追逐的卖点,也是不少消费者心中车辆制造的硬核“见证”。但无数悲剧证明,一味追求“速度与激情”,难免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可谓害己害人。
如何汲取教训,避免事故重演?坚持问题导向,实现源头治理,方为正途。相关部门就此组织制定征求意见稿,初衷正在于此。为何以5秒为界?显然,这是经过科学测算和反复论证的结果。以5秒为缓冲时间,可为驾驶者、行人乃至整个交通环境预留出宝贵的反应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纯电动、插混载客汽车应具备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应具有能切断动力电路的功能;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应能监测动力电池工作状态;对于车长大于或等于6米的纯电动客车、插混客车,电池报警后5分钟内电池箱外部不能起火爆炸……可以说,条条件件都着眼于“安全”二字,要求很明确、细节很精准、边界很清晰。
如何看待征求意见稿?这是对机动车运行安全的重申和强化,也是一次系统性的纠偏。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既要看到征求意见稿所构建的种种要求,也要读懂征求意见稿传递的安全理念,即生命至高无上,发展必须做到安全第一。
一定程度上说,征求意见稿所引发的广泛讨论,其意义已超越规定本身,更像是一场面向全社会的安全科普。无论是企业还是驾驶人,无论是行业组织还是监管部门,都要重新审视我们身处的交通环境,反思速度与安全、性能与责任的关系。在汽车行业深度发展的进程中,硬件标准的提升固然关键,但安全文化的培育、规则意识的滋养同样不可或缺。此次征求意见稿引发的关注与思考,正是凝聚安全共识、提升公共安全意识的宝贵契机。
需要厘清的是,强调机动车运行安全,不是反对技术进步,更不是排斥汽车行业创新。应该看到,安全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强调机动车运行安全,是为了推动汽车行业跑得更稳更远。
在汽车产业奔赴电动化、智能化的征途中,人们乐见技术突破带来的无限惊喜,更期盼安全与创新能够双翼齐飞。从这个角度看,“乘用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等规定,与其说是一道限制,不如说是一种引导,指引整个行业在追求卓越性能的同时,不忘为何出发。守牢安全,敬畏规则,才是汽车产业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才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基本尊重。(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