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嘉岳
国家队,也能“省里办”?前不久印发的《合作组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试行)》新增国家队“委托承办”类型。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板球、壁球两个项目作为试点,分别委托浙江、四川两地体育局承办国家队。
此前,国家队的建设大多以各项目中心为主体。对国内普及程度不高、发展基础薄弱或长期落后没有突破的项目开展“委托承办”后,国家队的市场开发、组建、国际赛事申办与举办等工作可以交给地方,相关运动项目的中心和协会负责监督指导,这有助于增强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奥运备战中的参与度、荣誉感、责任感。
将国家队建设“委托”给地方,有利于推动项目发展与地方特色资源深度融合,形成“一省一策、一队一模式”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举例而言,浙江近年来深化板球项目体教融合,逐步构建起从小学到高校“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还建成国内最大板球专用场馆。受委托承办板球国家队后,浙江将选拔更多跨项运动员充实板球集训队,提升项目竞争力。因地制宜,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训练和参赛保障,有助于提升奥运备战效能,增强竞技体育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从鼓励省市网球队(体校)探索职业俱乐部模式,到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再到与有关地方签署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协议……近年来,竞技体育领域创新举措接连出台,开门办体育的理念成为共识,并已产生积极效果。
比如,“背篓少年”王发所属的河北廊坊野象网球俱乐部,近年来与当地网球协会密切合作,培养专业运动人才:网协提供免费场地和食宿,俱乐部协助建设球队和教练团队,双方共同开展项目普及活动,共同筹措队员参赛所需费用。又如,江西通过整合体教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在全省建立20多个击剑训练点,拥有击剑运动员2000余人,项目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践证明,努力探索由政府主导,社会、市场等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构建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会更牢、动力会更足。
有序放开竞技体育优质资源,是激发行业活力的关键举措。但越是拓宽机制,越要注重公平、加强监管。过去,中国足协对职业联赛“管、办、督”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监督,导致职业联赛问题丛生。当前,足球领域正推进的“管办分离”改革,意在把职业联赛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监管权与运营权分开,厘清足协、足联等的权责利,防止工作“越位”“缺位”。唯有构建权责清晰、监督有效的治理体系,才能确保各类主体充分参与,最终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冬奥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境外参赛最好成绩,我国跻身奥运强国的事实充分说明,新的突破在改革中孕育,新的希望在改革中升起。面向未来,坚持以改革谋出路、破难题、促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可持续、更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一项项改革成果必将转化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李嘉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