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广江
近日,某自媒体账号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并被不少网民质疑是剧本炒作。10月12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刊文称,经查,上述系列视频系虚假摆拍,意在“起号”后通过带货、广告等方式牟取利益。目前,两名主要策划者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其余四名参与者被处以罚款。
在一片质疑声中,投机者终于现出原形、付出代价。这场拙劣的表演,不仅戏弄了公众的善意,更再次敲响了“流量算盘”的警钟:流量虽好,但须取之有道,为博流量无下限,必将自食其果。
虚假摆拍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流量即利益”的扭曲逻辑。在算法推荐机制下,那些能够激发强烈情绪的内容往往会获得更多展示机会。一些自媒体博主深谙其道,不惜以剧本演绎冒充社会新闻、通过制造假事件、捏造假人设等方式进行虚假摆拍,以此收割流量、牟取私利。
从“女子悬赏寻找救命恩人”事件中不难看出,造假者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式。从人设打造到情节设计,从视频拍摄到持续更新,可谓环环相扣。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也在卖力地兜售此类“暴力起号”的教程。
一些博主甘冒风险不择手段“起号”,很大程度上是利益驱使下的侥幸心理作祟——万一“起号”成功,不仅能赚个盆满钵满,还能及时删除相关虚假视频,将账号“洗白”,从此进入“头部博主”行列。
但这些自媒体博主似乎忽视了一种悖论:剧情越是夺人眼球,就越容易引发网友对真实性的质疑,最终只能是白忙活,投入成本折腾了半天,成功引流但是也引火烧身,在闹剧被揭穿后,还将受到法律惩罚。
对于虚假摆拍、挑动情绪、造谣牟利等种种“暴力起号”,公众并不陌生,而且深恶痛绝。正如“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在文中所言,相关违法行为引发全网公愤,从严从重打击成为共识。在“人人喊打”的语境下,靠虚假摆拍“起号”,已经行不通了。
对于互联网博主“起号”乱象,监管部门、网络平台、社会公众等各方正逐渐形成治理合力,触碰底线者不仅要付出禁言、封号的代价,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网友们的求证意识和鉴别能力也在提高,一些博主自认为编一个所谓的“正能量故事”就能引流牟利,显然误判了形势。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企图通过违法违规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终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媒体从业者应清醒认识到,内容创作可以创新,但不能造假,可以追求流量,但不能没有底线。只有坚守真实、合法、健康的创作导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