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栖安
据媒体报道,新学期开学后,一款香烟造型的棒棒糖悄然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这不是在诱导孩子吸烟吗?”有学生家长如此质疑。记者发现,这款棒棒糖包装盒类似烟盒,盒面上印有一只夹着卷烟的手的图案,图片上方写着“是糖不是烟”字样,棒体被做成香烟造型,还设计了“过滤嘴”,底部做成了香烟点燃后的样子。某电商平台上一款产品已售出5.7万多单,某宝上两款产品的销量均超10万单。
只是,小小年纪就叼着一支酷似卷烟的棒棒糖,尽管旁人明知道那就是一块糖,还是显得格外别扭。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大可不必过虑,更不用“瞎操心”。
这当然不是瞎操心。家长、老师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虑有些担忧,并不让人意外。首先,从造型、标识的形象暗示,以及小学生买来后叼在嘴里的行为看,这款棒棒糖高度雷同卷烟。在很多小朋友的认知中,这实际上就是卷烟的替代物。久而久之,或因众人围观,或因模仿成人,孩子们可能产生欣快感,乃至心理依赖,而此种依赖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卷烟上。
从生产方看,这也不是什么设计上的巧合,而是一种主动、有计划的仿制,是一种“碰瓷”。厂商的目的显然就是要打这个“擦边球”,借用未成年人对吸烟行为的好奇心来促成消费。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加强青少年控烟,营造青少年远离烟草烟雾的良好环境,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置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仿烟棒棒糖”的蔓延虽然不直接违法,却也与相关原则背道而驰,未免“不合时宜”。
目前,尚无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但考虑到新产品的层出不穷,法律法规总归是稍稍滞后于现实生活的。也因此,对于这一确实存在不良引导性的产品,即使没有法律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相关部门也仍应及时调查、主动干预,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杜绝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孩子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几乎过一阵儿就会滋生新的流行物件,这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正常现象。社会对此一方面应保持理性和克制,多一些宽容包容,但同时也应保持足够的警觉,对于那些不良物件应及时剔除,免于误导众人。(胡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