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有深圳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电话手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会造成负面影响,建议教育局禁止中小学学生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到学校。
针对上述反映的问题,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日前回应称,目前,深圳市未出台全面禁止电话手表进校园的统一规定,但始终倡导学校按“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原则落实相关要求。对仅具备基础通话、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学校可结合实际明确携带规范,如进校后交由老师统一保管,禁止课堂使用;对含游戏、视频等娱乐功能的产品,可参照手机管理要求,限制带入校园。不少学校已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等方式,解决学生与家长的联系需求。
龙华区教育局在回复中介绍,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到校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明确,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教育部也对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作出规定,这些要求的核心是既保障学生学习秩序,也兼顾合理联系需求。电话手表虽与手机功能有差异,但部分产品具备娱乐、社交等功能,确可能出现分散注意力、影响视力等问题,与相关规定中“规范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的精神相符。
针对上述家长的建议,龙华区教育局表示后续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结合上位法要求,细化校园智能终端产品管理指引,明确电话手表等产品的分类管理标准,指导学校制定可操作的细则;
二是加强对学校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落实“统一保管、禁止课堂使用”等要求,同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避免因管理过度影响亲子联系;
三是积极对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反馈学生群体使用需求,推动企业优化产品功能,减少非必要娱乐设计,更好适配校园场景。
广州已有条例明确中小学校
可禁止学生携带智能设备入校
如何管理学生的智能设备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2024年11月1日,《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可禁止学生携智能设备入校。
据了解,该《条例》是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主体的责任,以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回应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和健康促进工作“怎么保障”等难点问题。
《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正式在法律层面赋予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进行管理的权力。
此外,《条例》还进一步指出,学校应当在公共区域设置公用电话供中小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依法依规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作出规定。
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也应当严格限制被监护人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对于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被监护人应当规范使用的场所、时段、时长、频率、内容、功能、权限等事项,并配合学校禁止或者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羊城晚报 羊城派综合自南方+、羊城晚报记者蒋隽 郭子扬、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