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谷子 于天明
如果早中晚高峰期禁止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您觉得合理吗?近日,吉林德惠,因当地公交公司一纸“免费老年卡错峰出行”通知,瞬间被卷进舆论的漩涡。8月10日,德惠市瑞祥公交公司发布通知,将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时间限制在早中晚高峰期以外时段。尽管在13日被紧急叫停,以“政策一日游”告终,但争议远未平息。关于“老年人该不该高峰期免费乘车”的争论,已从地方事件升级为全国性社会议题。
公交公司称,此举旨在缓解“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拥挤”,保障学生和上班人群刚性出行需求。支持者认为“老人应体谅年轻人通勤压力”,而反对者则怒斥“这是对老年人权利的剥夺”。这场关乎“尊老”与“公平”的争论,实质上折射出公共资源分配的深层问题,更是代际公平与社会公德的激烈碰撞。
其实,类似的问题其他地方也遇到过,但处理的方式明显更“聪明”,通过不同方式鼓励老年人错峰乘车,从而缓解类似尴尬。杭州提供差异化优惠的“智慧公交优惠系统”,武汉市推出的“老年人公交积分制”,上海把老年综合津贴和交通优惠相结合,重庆市探索“亲情公交卡”模式等都值得借鉴。
“老年公交优惠政策调整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价值选择。”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也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感受。这次德惠“决策翻车”,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政策制定者应该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不搞一刀切,而是用更加精细、更加多元、灵活差异的治理模式。“一碗水端平”,在效率与公平、权利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里是《目光》专栏,愿你目之所及,皆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