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雷雨田
随着通信技术持续迭代、受众快速增长,网络直播类别不断扩容,由早期的电竞观赛、歌舞表演、猎奇吃播等,逐步拓展到直播带货、线上授课等领域,经济属性渐趋增强,市场规模持续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直播以蓬勃的生命力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现象。
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截至去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
网络直播这片数字沃土在滋养创新的同时,也滋长着“流量向恶”的乱象——部分直播间正沦为低俗内容的温床,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困局。当网络黑色产业链在“流量为王”运营逻辑的驱使下,以擦边、低俗收割短期利益时,将危害网络直播行业的长远发展。
治理低俗乱象,意义绝不仅限于净化网络空间、构建绿色网络文化等社会层面,其还是筑牢网络直播业态发展根基、更好释放经济价值的必然选择。
打破低俗依赖,推动高水平创新。低俗内容挤压创新空间,需要常态化开展网络直播内容治理,从而倒逼平台重视技术创新,持续优化AI审核系统等功能,助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还将倒逼主播深耕内容创新,摒弃擦边捷径,转向从更高质量的信息、知识中挖掘经济价值。
净化市场环境,促进直播间消费。网络直播行业放任低俗泛滥,无异于自毁品牌形象、破坏市场秩序,无益于构建消费者对网络直播业态的信任与依赖。治理低俗直播,是改善市场环境、重塑用户信任、拉动内需消费的必由之路。当直播间成为理性消费场所,高品质消费需求才能得到真正释放。
重塑职业尊严,实现高质量就业。低俗内容为主播贴上“擦边”“暧昧”的职业标签,阻碍了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行业。通过治理肃清行业风气,转变“低俗”与“流量”挂钩的畸形逻辑,在帮助主播转型为专业技能者的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直播行业吸引力,使其成为吸纳就业的“倍增器”。
健康生态才是持续繁荣的基石。加强治理、祛除低俗绝非束缚创新,而是引导网络直播业态告别野蛮生长,走上有序发展的康庄大道。当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当优质内容激活品质消费,当就业通道向劳动者敞开,网络直播行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雷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