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就业”位居“四稳”之首,足见其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尤其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稳就业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一方面,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预期,须深挖内需潜力、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另一方面,稳就业也是稳民生、稳大局,要努力保持稳定的宏观环境、稳定的就业收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了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尤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抓住稳企关键。稳就业,关键是稳住经营主体。全国超1.8亿户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是中国经济的力量载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堪称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然而,受限于市场影响力,中小微企业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人才留存与培养压力突出,亟须多方协力破局。譬如,针对小微企业、大型企业等不同规模企业,分类施策、精准滴灌,以保障政策之“优”,托举惠企利民之“安”。从继续深化财政金融支持入手,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便能实实在在地响应和满足稳企发展的诉求。
善用市场力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而从长远来看,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持续依靠市场机制的发力,激活企业稳岗扩岗的潜能。《通知》把市场作用、企业动能置于更重要的位置,激发市场吸纳就业的活力,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可谓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譬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需两端同向发力,引导企业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不断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为的就是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矛盾。
多方协同发力。就业工作是涉及多方主体的系统工程。有效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也有赖于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方能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为就业市场拓展出新的空间。譬如,联合施工单位推进以工代赈、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实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政府部门发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培训机构立足多元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合力推动培训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领域集中,切实让就业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又如,多部门清理“套路招聘”,铲除网络黑中介,与平台共同构筑起劳动权益防护网。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接下来,还需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加力扩内需、畅循环,着力防风险、惠民生,向时间抢先机、向政策要效能,把握好就业提质、扩容两个维度,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