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建华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11日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
中华瑰宝举世无双,世界不吝赞美之词。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西夏陵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认为西夏陵作为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的见证,其空间布局、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制承袭了唐宋陵寝制度,又融入佛教信仰与党项习俗,形成了特殊的信仰与丧葬传统,并见证了西夏王朝在公元11至13世纪丝绸之路文化与商业交流中的独特地位。据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充分彰显了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力量、中国贡献。
这是彰显中国珍爱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生动实践。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不可替代的人类共同财富。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使散布在华夏大地上的世界遗产,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生动见证,也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西夏陵因我国长期的文物、生态保护实践得以延续至今,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科学理念、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在文化和自然遗产融合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世界遗产委员会还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为保护该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模范引领者,更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贡献者。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和传承好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中国始终以负责任态度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多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两次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并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积极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遗产保护经验和做法,持续支持非洲国家开展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从缅甸蒲甘地区佛塔震后修复工程,到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复工程,再到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修复工程,我国为世界遗产抢救、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瀚称赞说,“中国有令人惊艳的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国(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专家为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我们期待更多中国的成功经验。”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更加健全、保护对象更加丰富、保护制度更加有力,守护传承中华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