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广江
据华商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被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门口的石墩圆球护栏搞迷惑了。视频显示,在校门外地面上有一排11个圆球石墩,每个石墩两侧又加装了钢管防护栏,可谓层层设防。
给石墩加装护栏,意义何在?7月12日,针对网友疑惑,该校学生科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此举是出于安全考虑,为了防止车辆撞击,“保卫部门提出,经过学校党委会同意才安装这些”。
但是,从直观上看,给石墩加装护栏的意义,似乎是防止石墩被挪动、被盗走,对于学生安全的意义不大。一般来说,即使出于学生安全考虑,需要增加防护设施,石墩和护栏二者选其一足矣,何必多此一举?
给石墩加装护栏,不仅必要性存疑,还存在浪费资金等问题,甚至可能构成新的安全隐患。这种加装能够落地,是不是一种“拍脑门”决策?从报道看,校方及有关部门没有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学校大门是学生集中出入之地,增加防护措施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堆砌硬件设施,并不意味着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恰恰相反,把安全管理等同于硬件设施的叠加,是“懒政思维”和形式主义的体现。给石墩加装护栏,就能防止车辆撞击,保障学生安全了?“出于安全考虑”不是盲目蛮干的挡箭牌,在某一点上做到极致,反而反映出学校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
校园安全关系重大,绝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但更应看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护体系。
说到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真正的安全感来自科学管理和尽职尽责,而非层层铁栏、遍地石墩。过度强调防护栏、水泥墩、升降柱、石球等硬件设施的作用,甚至将其与安全划等号,就滑向了“过犹不及”的误区。安全管理容不得形式主义,类似“迷惑行为”少些为好。(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