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广江
7月6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网络水军的“黑生意”。据报道,为躲避平台监管,网络水军机构使用“S蛋”“鱼塘”等某些特定的暗语,大量招募水军,发布刷单接单的帖子,与网络刷手们用暗语联络。中介招人、专职编辑安排发帖内容,刷手们只需要在评论区配合推销、演戏,便成功操控了消费者了解真实信息的途径。
只需五元佣金,一个附带着“真实物流”的虚假好评就能悄然爬上电商平台;无需踏足门店,一篇图文并茂的“探店体验”便能按商家剧本炮制出炉;动辄操控十万“刷手”,流水线般生产着看似鲜活的用户评价……神出鬼没的网络水军,正日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赖以获取信息、做出消费决策数字空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水军早已进化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完整产业链。从上游掌控海量虚假账号的资源池,到中游搭建高效的任务分发与资金结算平台,再到下游招募大量“刷手”执行具体刷评、涨粉、控评甚至恶意举报等操作,其链条之完整、运作之隐蔽,远超常人想象。
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严厉打击等举措,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健全账号检测识别技术等手段,推动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利益驱使下,网络水军并不会就此收手,整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而当务之急的是构建平台守土尽责、监管利剑高悬、社会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其责任必须压紧压实。平台不能再满足于表面的关键词屏蔽,需投入真金白银升级技术能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深度识别异常流量模式、僵尸账号集群和虚假交易特征,让“刷”出来的数据和评论无所遁形。同时建立高效、便捷、响应迅速的侵权投诉与举报处理机制,保障用户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监管协同的深化强化是斩断黑产链条的关键。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需打破信息壁垒和职能边界,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联合监管与执法协调机制。通过共享情报线索,统一认定标准,形成打击合力,对网络水军产业链实施精准的“全链条”打击,深挖背后的组织者、获利者和技术支撑者。同时要持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利用AI等新技术实施的水军犯罪、新型舆情敲诈等行为,及时填补法律空白,明确各方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法律之网疏而不漏。
广大网民既是网络水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抵制其泛滥的基石。抵制蝇头小利的诱惑,对来源不明、内容雷同、过度夸赞的信息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批判性思维,是每个用户应有的自觉。
网络空间的清朗健康,关乎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整治网络水军,是一场关乎信任保卫战和生态净化战的持久战。唯有平台筑牢防线、监管协同发力、网民擦亮双眼,形成标本兼治、常抓不懈的共治合力,方能有效压缩其生存空间,斩断背后的黑色利益链条。(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