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土土绒
据媒体报道,近日,茅先生夫妇带着10个月大的婴儿游览上海动物园,临近中午,婴儿因饥饿哭闹,考虑到动物园唯一的母婴室位于游客服务中心(步行约15分钟),茅先生想在有空调的展览馆内用奶瓶喂孩子,遭展馆工作人员以“禁止饮食”为由制止。随后,茅先生向上海动物园投诉要求道歉,上海动物园表示“工作人员依规履职,无需道歉”,并强调“应使用母婴室”。
6月30日晚,上海动物园发布通告:“我园对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到位,对茅先生的投诉处理不够有效,给茅先生及其家人造成伤害。对此,我们深表歉意。”相对来说,这一次园方的反馈非常诚恳,表达出了应有的服务意识和歉意。但复盘整个事件,仍有若干重要问题尚待厘清。
首先,工作人员所依据的“禁止饮食”的规定,到底是否存在?当事人茅先生表示,他当时找工作人员要求提供《游客手册》,看看到底哪一条规定孩子不能在馆内喝奶,工作人员无法提供。事后,有媒体记者走访展馆,发现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临时打印的A4纸,上面写着“文明观展,请勿在展厅内饮食、坐卧、嬉戏打闹。谢谢配合!”但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当日,这张纸确实没有张贴。另外,笔者查阅上海动物园的官方网站,也并未发现有禁止饮食的相关规定。
可见,园方并没有禁止饮食的明文规定,只是工作人员认为,不在展馆内饮食,是文明观展的通常要求。展馆、博物馆等场所对游客有文明观展的要求,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背后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公共场所的管理规定,是否可以仅靠存在于脑海的“约定俗成”?公众的共识固然很重要,但具有强制性的规定,还是应该清晰、公开、具有可操作性,否则,便很容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当中。就像茅先生提出的疑问,为什么游客可以在展馆中喝水,而婴儿不能用奶瓶喝奶?园方事后在门口贴上一张临时通知,恐怕也是意识到了规则不明所带来的问题,因而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其次,即使有禁止饮食的相关规定,是否就要绝对禁止婴儿用奶瓶喝奶,甚至驱赶母婴?婴幼儿的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他们还无法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多的是受本能的驱使,“饿了就要吃”是婴儿的天性。因此,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母婴设施规划建设的相关规定,以期为母婴出行提供便利。但是,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只是满足婴儿照护需求的一种方式,并不表示婴儿只能在母婴室内喝奶。其他场所也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携带婴幼儿的家庭提供便利。这既是公共场所服务意识的体现,也是出于人之常情的善意。
比如,假如展馆内有禁止饮食的明确规定,那么,工作人员应该友好地向游客解释说明,取得理解。如果母婴室距离现场较远,那么,是否有其他通融措施?比如,是否可以就近引导母婴家庭至员工休息室或其他适宜的场所喂奶?总而言之,工作人员至少应表现出帮助解决问题的积极意愿,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简单直接地“依规履职”,驱赶这家人。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热议,也正是因为粗暴对待婴儿的态度,令人心寒。
简而言之,工作人员所谓的“依规履职”,依的什么“规”,如何履的“职”,都有许多可商榷之处。园方致歉公告中所提及的“服务意识不强”“处理不当”等问题,板子打得并不冤。在动物园这样一个以亲子游客为主要客群的场所,对待携带婴儿的家庭竟然如此不友好,实在令人惊讶。归根结底,驱赶婴儿喝奶的背后,是僵化教条的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如此缺乏人性化的做法,就不要用“依规履职”来粉饰了。(土土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