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龙敏飞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再次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文件明确要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同时,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移风易俗,早已是社会共识。虽然各地都在努力行动,但在部分农村地区,高额彩礼的习俗依然客观存在。从“三斤三两”百元钞的习俗,到“一动不动”(轿车+商品房)的硬性要求,再到“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彩礼依然是部分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全国婚俗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平均彩礼达12.8万元,相当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倍,这证明移风易俗的形势依然严峻。
高额彩礼之所以出现,原因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面子,不能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有些是落后观念作祟,觉得养女儿就是要求回报;有些是为未来生活以及养老问题提前谋划……不管是何种原因,高额彩礼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不容小觑。
如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并将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列入其中,这可谓是一剂良方,直指农村发展的痛点问题。而且,文件还提出了具体的举措,比如,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要从情感和心理层面进行指导,要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等。这些做法都很有针对性,若能落到实处,也是釜底抽薪之举。
整治高额彩礼,政策干预是有效的。比如江西抚州创新“彩礼累进税”,超出当地人均收入3倍部分征收20%的调解基金;河南兰考推行“零彩礼光荣榜”,为新人提供蜜月旅行基金等。最终,试点地区的平均彩礼均有所下降,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中央一号文件的干预效果,更值得期待。治理高价彩礼,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如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因彩礼引发的纠纷,有利于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治理农村地区高额彩礼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方和各个家庭的协同努力,只有久久为功,才能让彩礼回归合理的区间。(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