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吉蕾蕾
近日,京东正式宣布启动外卖业务,并开启“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消息一出,引起了多方关注。一方面,京东外卖现阶段的零佣金政策,对餐饮商家有很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品质”正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提升餐饮外卖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进一步创新餐饮消费场景、推动餐饮外卖找到生态共赢之道,是当前提振消费的有力增长点,值得深入思考。
足不出户,一键下单,热乎乎的饭菜、加冰的柠檬茶即刻就能送货上门。便捷生活的背后,是我国外卖行业多年来的蓬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国网上外卖用户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可见,外卖不仅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助力,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城镇化水平持续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无暇下厨做饭的城市居民更愿意为便捷的外卖服务买单。特别是新一代青年群体,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更加热衷为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付费,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餐饮外卖市场的繁荣发展。当前,餐饮外卖服务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城,仍在持续向偏远县域和乡镇下沉,市场规模可观。
从供给侧来看,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不断迭代算法技术,拓展消费的时间和空间。从最初的快餐、小吃,到如今的正餐、甜品、鲜切水果、下午茶、夜宵……伴随多元品类需求挖掘,餐饮外卖潮汐性特征减弱,订单结构逐步向全天迈进,服务场景也更加丰富。比如,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南城延长线观光,渴了饿了,点个外卖,无人机5分钟就能送达;周末去郊区露营烧烤,手机预约下单,新鲜的烧烤食材在骑手的呵护下,可能会在你之前就抵达露营点。这些创新的服务措施,不仅打破商家原有的销售半径限制,也有效释放了公众消费潜力。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人们对餐饮外卖的消费态度始终积极,但并非没有隐忧。频繁被曝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走街串巷的骑手,风驰电掣地与时间赛跑,逆行、超速的行为仍然屡见不鲜;面对“增量不增收”的经营压力,餐饮商家对外卖平台的佣金、订单流量更为敏感。便捷、高效的外卖服务,关系商家、骑手、消费者各方利益。因此,在餐饮外卖这条产业链上,生态共赢至关重要。
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用餐环境、菜品口味、性价比都有了更高追求。这个时候,餐饮商家还一味追求低价竞争,在餐品质量、食品安全上把关不严,显然不利于餐饮业长久发展。餐饮商家在专注菜品质量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数字+餐饮”提升创造力,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
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餐饮商家经营、保障骑手权益则是赢得市场的核心要素。既要携手餐饮商家加快数字化转型,丰富产品供给,探索开设更多外卖卫星店、浣熊食堂等外卖业务,又要持续优化算法技术,畅通骑手配送路径,完善福利待遇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如此,餐饮商家有了订单流量的支撑,骑手有了更多奔跑的底气,消费者也会有更加丰富、便捷的餐饮外卖体验。(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