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丙奇
2月1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持续深化考试招生改革,优化职教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高职学校招考工作秩序,严禁学校以“预科班”等名义提前招揽生源。这是教育部首次提出这一严禁要求,在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相关表述为“严禁学校以各种名义提前招揽生源”。
明确严禁以“预科班”等名义提前招揽生源,具有现实针对性。去年,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两所民办高职院校涉嫌违规招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违规招生的主要手段,就是以“预科班”名义把没有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违规“圈进来”。这种方式既破坏招生秩序,又侵犯考生的合法权利,属于欺骗性招生。严格落实禁令,一方面要求考试招生部门严格审查招生计划,维护招生秩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家长的政策宣传,增强对违规招生的识别能力。
以“预科班”名义提前招揽生源,与“高中学校以与职业院校合作提前推荐”“以贯通培养为名提前对口招生”等提前招生一样,都是侵犯学生权利、扰乱招生秩序的招生行为。但其他名义的提前招生,学生大多有学籍,不影响学业与毕业、就业,如高中学校“提前推荐”学生上高职,学生最后是通过正规招生程序录取的。而以“预科班”名义“招收”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被高职院校录取,要么上的是“高复班”,一年后再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要么把学籍违规注册到中职,一年后以对口招生的方式进高职,实行所谓“1+3培养”,有的高职院校还把这作为招生改革措施,向学生、家长宣传。
这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很大。上“高复班”的学生,一年后如果不能通过高考被录取,他们如果想上大学,就还得继续“高复”。而把学籍注册在中职的学生,由于学籍是违规注册的,即便通过对口招生进高职,也将取消入学资格。
就此而言,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以“预科班”名义提前招揽生源,可以说,打住了当前高职违规招生的“七寸”,是切实规范高职院校招生流程,保障考生的合法权利,防止高职院校走歪门邪道。
落实这一要求,首先需要各地招生部门,严格审核学校的招生计划、培养模式,所谓的高职“预科班”“1+3”培养模式,都是违规违法的,不能纳入招生计划中,如果地方招生部门未经严格审查,将“预科班”“1+3”纳入招生计划,是纵容违规招生,也误导考生、家长。要依法追究高职院校、地方招生部门的责任。
其次需要地方教育部门、中学加强对考生、家长的招生政策宣讲,教育学生、家长识别违规招生、招生诈骗。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虚假招生、招生诈骗,这利用的就是考生和家长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及焦虑心态。
客观而言,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本科录取率的提高,近年来的招生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不能采取违规的方式“圈地”招揽生源,违规招生不但侵犯学生权利,也败坏职业院校的形象,甚至让职业院校陷入生存危机。高职院校重视招生可以理解,但不能走上歪路,唯有通过提高办学质量、打造职教特色,才能吸引更多学生报考。(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