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四川一高校放7天春假鼓励恋爱赏花”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称,这已是实施春假制度的第三年,其初衷是让老师们带薪休假,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和校园,去接触大自然,用心感受春天和爱情的美好。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之日何其蓬勃与温暖。对于平日里埋头苦读的学生们来说,春假正是一个平衡学业与生活、从书本中抽身出来的机会。在游山玩水中捕捉自然的节律也好,花时间增强与亲人、爱人的情感互动也好,这些独属于青春的体验和感受,都是很难在课堂上直接获取的,同时又在审美观、爱情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在繁忙的学期中插入一个小短假,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探索个体与自然的联结,这或许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多有助益。
相比寒暑假,春假不是简单的“真空”,而更像是一场自由安排的社会实践。纵观这些设置春假制度的高校,有的将春假主题定为“去赏花、去恋爱”;有的是教授带着学生一起外出调研;还有一些针对不同专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活动,要求返校后集中展示……校方在安排放假的同时,还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让春假更能发挥作用。某种程度上讲,高校春假的教育意义已经超过了它的休息意义。
事实上,针对“增设春假”的呼声,教育部此前就已经作出回应称,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出具体安排。虽然在现实实践中,春假放几天、怎么排课因学校、因专业而异,将放春假以制度形式落实短期来看也不大现实。相比放假本身,这些高校所释放出“将生命教育、规律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的信号,或许更加重要。(张尔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