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今年夏天,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人生的十字路口熙熙攘攘,考研、考公、求职、创业……年轻的他们有何梦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启航?我们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它事关一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今年,再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疫情影响,给就业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为此,国家、政府制定一项项政策,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为毕业生搭建桥梁……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他们对工作有怎样的取舍和考量?我们邀请了来自部分领域的应届毕业生讲述自身的求职故事,同时也邀请了专家、评论员等畅谈就业相关话题。
作者:马青
毕业求职季,很多年轻人面对着人生最重要的选择:考研还是找工作?求稳还是创业?“骑驴找马”还是慢就业?兴趣重要还是薪酬重要?一些毕业生讲述了他们的求职故事,开烘焙店、做游戏策划、进入烟草公司、做传媒工作、在欠发达地区做志愿者……这些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第一道门前小心翼翼地尝试,在兴奋与惶恐、期待与焦虑之间反复横跳,最终踏出了他们的第一步。
面对当下的就业环境,这些年轻人的选择颇有现实意义。从数据上看,今年的就业形势确实不乐观,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新高。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回温,部分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下调期待值,先勇敢迈出去,是这些年轻人的共性。
当然,找到了工作就是成功吗?不一定,无论是岗位内容、工作环境还是薪资待遇,大概率存在着“你以为”和“实际上”的矛盾。当下的选择一定是最好的吗?也不一定,排队时永远觉得另一条队更快,这是很难克服的常人心态。
但千万不要小瞧求职经历本身带来的成长价值,这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很多人在大学选专业时并不一定是从喜好出发的,也未必做过清晰的职业规划,到了求职阶段,是又一次观照内心的契机。有创业开烘焙店打算的年轻人,非常明确自己的热爱,即使距离开店还有相当的距离,但现在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靠近理想而做的努力。拿到了烟草公司录用通知的年轻人学的是法律,岗位与专业并不对口,但他在几个可选项摆在面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内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这也是一次自我定位的机会。好几位年轻人都提到了克服焦虑的过程,找工作时的心态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容易被集体氛围影响,什么样的工作机会是“好的”,不取决于自己是否喜欢或是否适配,而是站在他人视角去评判是不是“体面”,是不是“稳定”。这在很多陷入迷茫的年轻人中,是挺常见的现象。无论选择什么方向都无可厚非,但重要的是,自我定位别轻易飘移。
这还是一次自我超越之旅。一位法学毕业生放弃了律所,选择去欠发达地区做两年志愿者,她的想法是,两年的基层工作锻炼综合能力,也能发掘自身潜能,形成更明确的自我认知,以确定自己更适合哪一种模式的职业道路,所以勇敢地体验一回。这与那些一开始就奔着求稳去的求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报道说,在油气开发、城市燃气、火力发电等传统能源领域,生产一线、基层单位都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但偏偏学采矿的不想下井,学火电的不想去火电厂,学土木的不想去工地。担心工作环境艰苦是很可以理解的,但话说回来,年轻最大的资本是时间和精力,初入职场的时候,最应该带着自我超越的预期,释放迎接挑战的勇气。
不妨把求职看成是人生必经的修练,它并非以世俗成功学中的“功成名就”为唯一目标,因为每一份平凡工作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如电影《麦兜响当当》结尾那段独白的总结:“奇迹不是什么变成什么,那个一直在走的钟就是奇迹”。(马青)
【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