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决渔民“靠天吃饭”之忧,需建设多方参与的保险机制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解决渔民“靠天吃饭”之忧,需建设多方参与的保险机制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2-07-11 15:40

  作者:毕舸

  “我们就像没伞的孩子,晴天还好些,要是下雨了,只能靠头皮顶着。”近日,青岛胶州湾遭遇海星、经氏壳蛞蝓等敌害生物侵袭的养殖户这样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水产养殖保险体系缺少相应险种,不少面临严重减产的养殖户只能自行承担损失。记者从当地海洋专家及保险从业者处得知,由于水产养殖风险高、责任厘定困难等原因,目前渔业保险仍存在险种空白,相关部门正在推进渔业保险完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693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388万吨,目前,中国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要做大做强,也需要解决广大渔农“靠天吃饭”之忧——由于目前水产养殖保险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区这一险种还处于空白,当地渔民一旦遭遇天灾以及其他突发因素严重减产,就只能自行承担相应损失。

  对于中国水产品养殖业而言,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保险体系为渔民减负,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有力的外部支持。然而,水产养殖业牵涉因素较多、养殖风险高、责任厘定困难,导致了相关保险企业推出此类险种的积极性不高。毕竟,保险企业需要衡量渔业保险的风险与收益、以及相关投入,由此就会产生渔业保险发展的两难——渔民希望能够通过对口保险予以托底,但保险企业同样要保证相关险种经营收支平衡,双方都有其合理性。

  显然,仅仅依托保险企业解决渔业保险的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开发更多种类更加细致完善的商业保险,引入更多市场保险资源,健全农业保险标准,消除渔民参与保险的后果之忧,从而提升其参保率。

  也因此,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和协调作用,鼓励保险企业参与其中。2021年12月财政部修订《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补贴由35%提高至45%,将中央财政保费“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推至全国,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各地可以借助这一政策东风,由政府牵头成立渔业保险基金,为重大灾害的渔民提供支持。同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者其他激励政策,推动当地保险企业参与渔业商业保险的设计、开放与落地。

  其次,还可以通过再保险模式,实现渔业灾害赔付成本的多层次分摊。所谓再保险,就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如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与35家农险直保经营机构签署再保险标准协议,分保其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20%,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约1万亿元风险保障。未来,我们期待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能够尽快研究渔业再保险的特点、发展模式,推出相应险种,填补全国性渔业再保险空白。

  还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渔业保险或者再保险服务市场,应秉持对外开放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进入。外资保险企业拥有更成熟的运营经验,资金也更为雄厚,激活更多外来“鲶鱼”,也有助于渔业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倒逼国内保险企业加大创新意识和力度,加速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渔业保险机制的多方共建,能够有效降低各类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力因素对于产业增长的影响,提升对渔民经济利益的保障能力,强化各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政府做好长效化渔业保险发展规划,将让广大渔民专注于扩大生产,助推我国渔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环境。(毕舸)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