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了帷幕。
今年全国有11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相比去年增加115万人。近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各地优化高考服务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高考组考,旨在打造“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
所谓“平安高考”,就是要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考试人员健康安全。文件特别提出,要通过精准防疫和主动服务,充分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确保所有考生“应考尽考”,平平安安参加高考。一些地区还为涉疫考生设置专门考场,甚至做到“一人一场”;另外,针对天气变化等极端情况,各地也应有一定的预案,全力保障考生考试的进行。
所谓“健康高考”,就是要严格落实考试招生管理措施,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类考试。万人争过独木桥,这意味着更要加强考务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和治理考试舞弊、高考移民等违法违规行为,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在高考这个“成人礼”上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芒。
所谓“温馨高考”,就是要耐心细致做好考生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高考温馨有序。无论是考生的治安出行、食宿卫生,还是信息沟通和心理健康,都关乎考生能否在高考中发挥正常。高考无小事,考生们的需求也多种多样,要坚持以考生为中心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使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参加考试。
高考,对学子而言,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这届考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疫情考生”,他们度过的高中三年,基本上都在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居家学习、戴着口罩在教室上课……这些疫情中的备考经历,必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高考,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次考试和考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第三次高考,全国多地高考又是在疫情之中进行。因而,全力护航高考,打造一个安全舒心的考试环境,是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当前都应该做好的首要工作。
教育改变命运。对于中国人而言,高考是几乎所有人的记忆。虽然高考的命运决定意义已不同过去,但是中国人依然有着强烈的高考情结。20年前的2002年,笔者坐在高考的教室里,和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怀着几乎同样的心情。回首过去20年一路走来的求学和工作历程,我很庆幸自己顺利地通过了高考,实现了梦想。并在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工作,和年轻学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期待考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迎接高考,尽情发挥自己的实力。用高考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给努力了这么久的自己一个满意的成人礼。也期待我们都能够度过难关并步入真正的后疫情时代,从而开启一个属于你们的真正的大学时光,有更多时间享受大学的开放和自由,充实和丰满自己的羽翼。(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