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成山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5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近20亿元,被骗老年人1500余名。涉及人数之多、涉案金额之大,让人瞠目。另据江苏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介绍,江苏省高院4月份以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涉及案件40余个,还有50多件在侦在诉。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今年4月8日以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也从生存型逐渐转变为发展型,更多老人在关注物质生活之外,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丰富。然而,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标,他们通过投资“养老项目”、提供“养老服务”、销售“养老产品”等眼花缭乱的诈骗手法,形成对老人的围猎,诈骗钱财,影响恶劣。
比如,有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关注“身后事”的心理,设立若干资产管理公司,组织销售团队,推荐养老项目;一些不法分子以养老服务为幌子诱骗老年人;还有不法分子摸准一些老年人有医疗保健需求且判断力较差的特点,对老年人销售假冒伪劣养老产品……这些诈骗手段有当下的养老服务还有未来的虚构“地宫穴位”,有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还有“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可谓无孔不入,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加之嘘寒问暖、小恩小惠的套路,也就不难理解老人们为何不加思考就将钱投入其中。特别是保健品和理财,一般年轻人都容易被忽悠,更何况是老年人呢?
养老诈骗不仅给老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因而,必须对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进行严厉打击。
一些以养老为名的诈骗之所以能够横行,就在于其“企业”的背景有据可查,老人们自然而然也就认为是正规公司加以相信。例如上述新闻报道的“地宫穴位”案件中,朱国华等人注册多家公司,靠着这些公司非法集资达18.7亿余元。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将监管前移,对涉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机构、涉老旅游项目和艺术品经营、医疗机构等的审批要慎之又慎,把好关口,谨防诈骗团伙借着正规公司的外壳迷惑老人。
与此同时,对涉老领域开展定期重点整治,规范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对事实上存在养老诈骗行为的公司等进行取缔注销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安机关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扩大养老诈骗的打击面、强化打击力度,将受害老人们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打击范围上,拓展各种形式的养老诈骗投诉举报渠道,如全国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96110全国预警劝阻专线等,同时设置必要的线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收集线索后主动出击,及时介入处理,确保每一个求助的声音都能得到反馈。在惩处力度上,发现一起查实一起打掉一起,对诈骗分子依法从严惩处,同时加大对罚金、没收财产的处罚力度。只有让诈骗团伙感受到“人”“财”两空的痛感,才能形成强烈的震慑作用,也才能斩断伸向老人养老钱的“黑手”。
老年人作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关键一环,增强其自身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以贴合老人的宣传方式,以案说法,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让老人明辨诈骗手段,遇到诈骗及时报警或举报,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另一方面,吸引老人参与到社区、基层等的防诈骗宣传中,如在系统培训之后成为反诈宣传员等,既能正向影响更多老年群体,也能提高其社会参与度,一举多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儿女的责任也不能旁落,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注父母的情况。
说到底,守好老人的“养老钱”就是在守护他们的幸福晚年,保障好老人的权益就是保障我们自身的权益。养老诈骗的套路不断翻新,也就要求对其打击治理不能一蹴而就,要形成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精准打击,久久为功,铲除涉养老诈骗土壤,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