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志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涉及电子竞技选手、俱乐部的假赛事件频出,引发广泛关注。而且在假赛事件背后,大量针对电竞赛事的博彩盘口在境外网站、地下网站大行其道,一些直播平台的主播通过盗播比赛的方式引导观众参与赌博,开设分析“盘口”的直播内容。
最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公众接纳度不断提高,它不但被纳入亚运会的正式项目,而且在人社部2019年发布的新增职业中,像“电子竞技员”也成为正式职业。
然而,在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电子竞技领域的乱象也日益凸显,外围博彩行业主导比赛假赛横行,类似破坏竞技公平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去年5月,中国的世界知名战队Newbee俱乐部DOTA2分部被曝“参与不正当竞赛并从中获利”;前不久,英雄联盟发展联赛中的Young Miracles战队教练周星辰,被游戏主办方处以禁赛3年的处罚……
从过去的案例看,打假赛已经不仅仅是选手个人行为,有的俱乐部甚至整体参与。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联赛级别低,加上自身竞技水平有限,赛事奖金、赞助等渠道的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靠假赛反而能够获利更多。
然而,假赛现象不仅严重破坏竞技公平,损害行业生态,涉嫌违法犯罪,对青少年也是一种误导。尤其是假赛和博彩行业紧密捆绑,假赛的横行,也会加剧博彩行业对网络的渗透。
过去一段时间,在一些高级别的联赛上,甚至也出现了假赛行为。参与者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是一回事,更深层的背景在于,在电子竞技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监管体系和行业标准。
事实上,不同于传统体育赛事的是,几乎所有的电子竞技联赛,都是依托游戏开发企业,而游戏开发企业毕竟是分散的利益主体,从竞技模式到对联赛相关规则体系的搭建,可能都存在着区别,并且是处在各自独立的状态。
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普遍通行、适用的联赛监管体系的搭建,存在着一些难点,自然也缺少有约束力的行业惩罚机制;另一方面,即便现在一些联赛有惩罚机制,且不说惩罚的力度是否足够,假赛选手被发现后,完全可以转换赛事,去从事其他的游戏类竞技。
因此,针对这样的行业特征,像体育部门等一些相关的职能机构,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应该主动牵头,明确行业运营规范。首先,如果有立法必要,那不妨考虑立法立规;其次,行业应该确立适用各大联赛的规则体系,对从业者形成无差别的整体监督。像目标剑指“全球电竞之都”的上海,此前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电竞运动员注册制。注册制的电竞运动员,如果被发现打假赛,将吊销其运动员注册资格并永久禁赛,甚至转型做游戏主播都不行。
将电子竞技选手像传统运动员一样,纳入注册监管的范畴,为违规行为处罚提供了支撑,有利于提升作假成本,倒逼选手遵守规则,保障赛事的公平性。
长远来看,电子竞技行业的市场,还将进一步增长壮大。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早日搭建成熟的监管体系和运营规范,让它告别野蛮生长的局面。唯有如此,电子竞技才能像传统的体育赛事那样,赢得更长远健康的发展。(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