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近日来,一条寻亲启事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四川彭某的28岁男子发文寻找可能活着的孪生弟弟,希望解开患癌母亲积压心底多年的谜团。1991年彭某之母在四川德阳市某医院生产,怀有双胞胎的母亲却只见到了彭某,另一孩子被护士告知系死胎。
彭某是否有一个出生时被宣布死亡但可能还活着孪生弟弟,最需要的是科学证据而非猜测。但是,目前彭某及家人的怀疑也不无理由。一是,多年前,彭某的弟弟死亡,只凭护士告知彭某的家人,家中无人见过;二是不止一人在德阳市一小附近见过跟彭某长相很像的男孩。后去打听,才发现这位姓谢的与彭某长相相似的学生已转学他处。
倘若调查,可以通过查询德阳市第一小学过去的学生注册来追踪的,凭借学籍和注册照片,很大可能找到这名转学的谢姓学生,然后通过DNA检测获得个体识别的认同,以判定是否为彭某的弟弟。
然而,这件事的棘手之处在于,彭某的家人能否获得警方的帮助,是否有权展开实质性调查。更重要的问题是,是否会因为在面容上觉得相似而认错了人,造成罗生门。
最近,赞比亚的婴儿调换事件正在愈演愈烈。类似的事件,需要更加科学的看待。
身患癌症的赞比亚护士伊丽莎白•姆韦瓦(Elizabeth Mwewa)向亲朋好友承认,之前自己在医院工作的12年时间里,调换了近5000名新生儿。她是在1983-1995年的12年间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任职时调换了这些婴儿的,目的纯粹是自己从中取乐。
这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马上成为全球刷屏的新闻,当然也惊动了赞比亚官方。赞比亚毕业护理委员会马上对此事进行调查,1983至1995年期间,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登记在册的助产士名单中并未发现有名叫伊丽莎白•姆韦瓦的助产士,而且在此前后,妇产科也没有查到过这个人。因此,赞比亚官方认为,这一消息是虚假的,并推断当事人只是为了报复社会而捏造谎言,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然而,调换婴儿和婴儿失踪的事也并非没有,在中国也可能存在。但是,今天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是,2013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对新生儿有完善的操作规范流程。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给孩子按手印、脚印,作为身体识别依据,同时还会给孩子佩戴腕带,标注产妇名字、孩子出生日期以及性别等相关信息。
2014年,国家卫健委又发布《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要求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必须佩带身体识别腕带,新生儿出入病房要登记接送人员身份与出入时间,新生儿出入院还需对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等。因此,婴儿始终都会受到母亲的看护,直到婴儿与产妇出院。
当然,即便按照这样的规定,也有可能出现失误和疏漏,例如,婴儿患病需要送到重症监护室治疗,新生儿患病检查需要到送到其他检查室等,但这期间也都配有固定护士负责,私自调换婴儿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彭某出生的年代是1991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医院还曾施行“母婴隔离制度”,目的是要让产妇生完孩子后能较好地休息和恢复,因而新生儿出生3天内始终在婴儿房统一喂养,之后才交回产妇身边。
也因此,这样的管理让婴儿有了更多的时间脱离母亲的监护,也让婴儿调换和虚报婴儿死亡有了机会。而且,1991年彭某出生时,也只是凭护士的口头一说,家人都未曾见过。即便如此,当时的医院也应当有出生和死亡记录,彭某和家人也许可以申请查看当时彭某母亲生产、住院、婴儿出生与死亡记录,查找到部分线索,以此可以向警方报案,再申请到德阳市第一小学进行调查,找到那名姓谢的与彭某相貌很相似的男孩,通过DNA检测,才能有实锤答案。当然,现在彭某贴出寻亲启事,也是一种寻找的线索。
不过,在有真凭实据之前,彭某家人认为其孪生弟弟可能并未死亡而是活着只是一种猜测,需要大量证据来证实,否则就有可能是罗生门。(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