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伟峰
迎着时代去,奔着发展思。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尽责履职的“考场”。他们从民生关切点着眼入手,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每个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的很多声音,都被媒体聚焦和报道,在舆论场上产生共鸣。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四川广安市市长曾卿代表就认为,人才不仅能合理优化配置乡村资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能转变乡村思想观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三农”的热度依然不减,而对于“三农”人才的关注,也观照着时代的前行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提纲挈领的话语,为推进“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此时,我国农业农村正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三农”事业,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然而,很多农业农村的“主力军”在文化、思维和技术上都还有待提高。在“一亩三分地”之外拓展“三农”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新的“方法论”。这个语境,也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勾勒出“三农”发展的鲜活路径,描绘出更加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就需要打破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瓶颈,为人才打造大有可为的广袤舞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解“三农”人才的渴,就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实现新的突破。在此次两会上,曾卿代表就认为,既要引进外来人才,又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是因为有平台发展和事业支撑,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在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的吸引之下,人才“走进来”的效应也在日益加强。有了“走进来”“留得住”,才有“干得好”。当然,人才是有存量和增量之分,注重培养,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让“三农”人才在新时代大有可为。把这份美好愿景付诸现实,既需要舞台,更需要主角。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描述,让人充满期待。在农业大省江西,就曾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基层农技人员培育培训工作。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在田间地头直接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不仅能让“三农”人才形成垂直空降之势,更是为农业现代化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
以奋发姿态逐梦新时代,以真才实学回馈新时代,这正是“三农”人才莫负好春光的写照。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广袤的祖国乡村之上,将有你们立功建业的身影。(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