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鞠实
4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到,第一季度社会类培训投诉在各类投诉中增幅明显,同比去年增长80.12%,达到3579件。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警示,社会类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在累积,消费者群体权益受损可能性增大。
社会类培训投诉增多,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幼教等领域,且此前这些机构“卷包跑路”屡见不鲜。消协通过一季度受理投诉的情况分析,向社会发出这些警示,体现了其积极履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但就现实和有关职能管理来看,对于社会类培训机构“卷包跑路”现象的防范,显然不能止于警告这一层次。
首先,消协应进一步将第一手资料和分析结果向工商、教育、公安等部门报告或传递,让他们及时掌握情况,并及早采取针对性得力措施,做好事先防范,或把已发生事件的风险和损失降到可控的最低范围。
而就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投诉集中、“卷包跑路”风险积聚的成因看,关键原因还在于这些机构办学不规范。这就提醒有关监管部门,要防范“跑路”损害学生和家长利益,最根本和有效的措施,莫过于把功夫放在平时,抓好对这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规无缝监管。对于一些不合格的经营者,坚决杜绝其开办招生,或边开班边违规。
此外,也需提醒的是,就此前的一些经验看,但凡发生社会培训机构“卷包跑路”引发社会巨大反应的事件,主要问题和共同之处都在于,这些机构往往采取“先付费后培训服务”模式,且没有有效的第三方监管收费资金。因此,当目前一些特定类型社会培训机构“卷包跑路”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有关审批、监管部门更不能对社会培训机构“先付费后培训服务”的模式掉以轻心,而应加强监管,切实督促这些培训机构,为收取培训费用建立合理的第三方托管模式。
总之,中国消协向社会发出特定类型社会培训机构“卷包跑路”风险提示,只是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权益的第一步。接下来,包括各级消协、各级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在内,都应从这一提示中看到急迫的问题所在、真正的风险点所在以及努力的方向所在,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协调密切合作,把这一具有社会准公共性社会风险的现象管控好、防范好。(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