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当当、亚马逊以及实体书店,看到不少将大师的经典作品套上“花式”书名的图书:《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其实是沈从文的小说散文集;《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等伤感莫名的书名,分别是胡适、鲁迅的名家精品文集;《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是贾平凹、史铁生等人的经典散文集等等。
对此,有图书编辑称,这种“花式书名”在时下出版界确实是一种趋势。现在出版的图书不只要考虑作品质量,还要适应都市人的阅读需求。社会发展太快了,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出版模式的话,销量肯定会受影响。
图书改名的套路并不新鲜,很多书名甚至有恶搞的成分。比如对于四大名著,网上就有多个版本流传,有网文版、朋友圈版、论文版等,例如《回到东汉当皇帝》《美猴王我欲封神》《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山东黑道往事二十年》。一些人甚至在附上相关的推荐说明中写道,“红楼梦是一非常干净的情色小说。”
诚然,市场的力量不容小视,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在逐渐形成。在市场为主和消费为王的理念下,新书书名花式化已成为趋势。但经典名著再版时以“花式书名”出现,还是不免让人大跌眼镜。不难发现,这种炒回锅肉式的包装法已然形成了很大的误导。常言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经典名著的书名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叠加因素,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基于阅读需求和消费迎合,在“销量为主”的导向下随便更改书名,显得极不严肃。
严肃文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存在,其还有一项重要的责任,即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当阅读变得过于娱乐化、快餐化、表面化和消遣化,则图书就会变成毫无营养的快餐。名著或者经典图书属于高品质的精神产品,基于市场销量因素的“书名炒作”,是对本应扭转的社会风气的刻意迎合,破坏了严肃文学的形象,不失为一种反面典型。
近年来盗墓、玄幻、穿越等类型的小说在学生中非常流行,跟图书出版流行“花式书名”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个快餐化时代,静心阅读变得相当不易;娱乐至死的社会风气甚嚣尘上,内容积淀愈加困难。但越是这样,越应该保持经典名著的严肃性,做好图书分层,提供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的清晰路径,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消费习惯,让深层阅读得以回归、延续和固化。
作家王蒙说,“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力作,缺少振聋发聩的文艺高潮,缺少学术创新与文化发现,缺少大师式、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时下,无论是内容还是印刷装帧,中国市场上的图书整体质量不高,大量粗制滥造的图书充斥市场,让读者无所适从。某种意义讲,“花式书名”无论设计多么新颖,脱离了原著的炒作,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只有让每个读者都知道《红楼梦》的来历并保持严肃性,而非接受《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的泛娱乐化表达,文化才会真正繁荣。(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