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湘林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广西的高中英语教师黄花春提交了《关于加强不良游戏管控的建议》。黄花春代表提到,一些游戏在设计中毫无顾忌地充斥着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等内容,沉迷游戏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今年两会期间,青少年沉迷手游和网络游戏的问题也引发于欣伟、李灵、皇甫立同等多名教育界委员代表的关注。
游戏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中,仅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一项就高达1161.2亿元。因此,青少年沉迷手游或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经济现象,即市场失灵。对此,必须以良好的公共政策予以矫正。
一般而言,有效率的游戏产业市场,应该是高质量、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充斥着拜金主义、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游戏软件大行其道,使得青少年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全国已陆续出现数十起中小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而跳楼、杀人、盗窃等案件。
同时,网络游戏青少年比例过高也不是一种合意的市场结果。当前,网络游戏产业在青少中渗透率极高。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很多火爆的游戏,在设计之初,就将目标受众定位到青少年一档。
经济学将这些情况视为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手游或网络游戏市场失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负面外部性,即游戏软件带来了社会不合意的结果,如因沉迷游戏而跳楼、盗窃等案件;二是网络游戏本身具有致瘾性,例如香烟,消费者明知不良后果但仍然欲罢不能。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失灵即市场失效率,并不能通过市场自由竞争等方式自我调节,必须通过政府一系列公共政策来矫正。克服游戏产业的“市场失灵”,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政策设计和科学的行业管理,加强游戏企业或行业自律。其次,对游戏产业征收庇古税,并将这部分税收所得用于鼓励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软件开发。第三,要明确和落实游戏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网游产品上市的审批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对一些违规违法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等也应成为可选方案。
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游戏的竞争不仅集中在经济领域,也必然是文化产业的竞争。部分企业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商业动机,立足于青少年保护,自觉把社会效益置于前端,不让经济利益冲撞社会道德的底线。(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