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在全国两会中提出建议:建立国家级血源调配库,应对血源缺口。
目前,对于全国大面积存在血源缺口原因的分析,一些比较集中的说法是:公民还是缺少义务献血的奉献精神;献血者会因为节假日导致季节性“血荒”;献血得到的血液血型分布不均衡导致结构性“血荒”。上述血源缺口问题,都离不开制度性求解。
目前我国的血液管理采取“三统一”原则,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实行统一规划设置血站、统一管理采供血和统一管理临床用血的原则。不难看出,这个原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划地为治”和“各行其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一个大的管理区域,而省内的县市又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主体。这种体系的好处在于各地可以发挥血液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但缺点在于无法做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共通,无以实现资源的彼此调配和调节性使用,提高血源的使用效率。
在整体血液量长期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区域和血种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会导致“血荒”状况的加剧,由此,我们就要在血液的供需之间寻求平衡:当区域内的血液内部性调剂不够,出现供血不足,要靠其他地方的血液调配使用,在短时间内达到补缺的效果。而且这种应对机制,有必要实现常态化。
建立这种常态化机制并不难,不妨效仿不动产登记的经验,成立国家级血源调配库,实行统一的血源管理和调配。具体来看,各省可以成立调配库分中心,并与国家调配库存关联,数据和信息做到即时上传,由国家调配库对全国血液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就现实来看,建立国家级调配库应对血源缺口是可行之法,一者,此方法是破解区域壁垒的现实选择和实际需求,也是国外相关先进经验以及危机应对方式的借鉴和总结;二者,实行血液全国统筹管理,不但有民意的广泛支持,也有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强大保障;三者,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全国协同战略布局,以及社保、医保等全国统筹的实施,都对实行血液管理“全国一盘棋”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期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血液使有效率,早日将国家级血液调配库由共同议题落实为公共政策,从而填补“血荒”问题的缺口。(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