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立
去年以来,山东省汶上县遵循“文明、节俭、传承”的原则,重点从红白事入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彩礼”,提倡“厚养薄葬”,刹住铺张之风,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貌。据统计,汶上县每年大约举办喜事5900例、白事4700例,较移风易俗以前相比,喜事每场可节约1.5万元,白事每场节约1.2万元,总计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45亿元。
汶上县这种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移风易俗“亿元效应”,不仅仅体现在钱财上的高低多寡,更为重要的是群众观念的转变,和由此带动的民风民俗的焕然一新。
曾几何时,操办喜事、丧事,对于一些家庭来说除了精力上的牵扯之外,经济上的负担更是不可承受之重。一方面是亲友为了“礼尚往来”撑面子而日益高涨的份子钱,一方面是办喜事、丧事家庭本身要承担的巨大费用支出。攀比之风下,主客双方都颇为破费。费用支出三年一小涨、五年一大涨让人们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移风易俗呼声越来越大。
汶上县推行的相关政策,是贯彻移风易俗政策的具体化。这种由政府推动、红白理事会承办、章程规范和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切中了群众红白事关注要害,既稳妥地办了要办的事,又节省了开支,还密切了相关方面的关系。这种可喜的变化,恰恰是“亿元效应”带来的众多利好。
移风易俗一事,全国各地都曾经或正在极力推进,但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有的地方效果不彰甚至招致群众反感;有的地方群众则报以热烈回应并主动参与。部分地方移风易俗难推动,原因或者是一刀切,不符合乡情民情,或者行政手段干预太多太细,急于求成等等。而那些推行比较顺利的,多注重发挥群众组织如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做到建起一个组织服务一方百姓,真正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在经济利益和思想观念上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个体性的民众践行“零彩礼”,到县乡行政部门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都离不开群众的有序积极参与。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偏重引导和监督,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发挥组织服务作用,在服务和思想引导、典型事迹教化方面充当主力军,再加上接地气的办事规范,才能既具规范性,又生动实际,为群众所乐见。
移风易俗“亿元效应”,根本在于促进群众观念上的转变,客观上给群众省出一大笔钱,无异于在群众增收中打开了“截流”的通道,在收入总体平稳的情况下给群众减负。“亿元效应”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负担轻重,其溢出效应将会进一步推动民风民俗朝着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向转变,乡村治理结构也将更为有效合理,从而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实现多赢的目标。
移风易俗是一个渐进的民风转变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做到润物无声,典型宣传、优质服务、政策引导和群众间的有效互动尤其需要得到引导保护。如此,移风易俗的“亿元效应”才会进一步彰显。(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