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的盛会一样,平昌冬奥会开幕前,被一系列疑云笼罩着。好在冷空气被汤加小伙子的肌肉实力抢镜;朴素的火炬塔映衬着金妍儿的旋转更加优雅。平昌冬奥再次响起阿里郎,也再次见证韩朝兄弟一家的温馨。
也有一些质疑未被逆转。平昌冬奥会以节俭办奥运为目的兴建的临时开闭幕式体育场,就不得不临时加装取暖装置;媒体在开幕式后等待班车到凌晨一点。虽然国际奥委会将未来奥运办赛方向定在节俭,这届冬奥会还是给后来者提了醒。奥运是盛会,省钱也得有里儿有面儿。
韩媒满意开幕式表现
从韩媒的反应看,普遍对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表示赞赏。韩媒自信表示:“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强调人和和平,未来17天,世界的焦点将在平昌,而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将成为史上最成功的开幕式之一。”
韩国媒体评论认为,开幕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此外,汉城奥运会再次被提及,这至今令韩国国民感到骄傲。30年前的汉城奥运会在韩国成功举办,这提升了韩国的综合国力。
此外,本次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也没有出现安全问题,而天气问题也没有困扰到开幕式。在采访中,韩国国民表示十分欣慰。
节俭顺应奥运潮流
开闭幕式亮相的圣火台,被不少国内观众吐槽看不懂。组委会介绍,火炬塔以“满月坛”为模型制造,展示了韩国的朴素和留白之美。
这届韩国冬季奥运会的朴素和留白之处不少。为节省场馆未来的维护成本,此次冬奥会建造了一系列“一次性”建筑,仅供本届冬奥会使用。包括开闭幕式场馆在内,一大半体育场馆和奥运村建筑都将在冬奥会后被拆除。韩国《中央日报》称,由于担心开闭幕式场馆及其他场馆设施后期维护资金太高,“一次性”建筑是更节省成本的决定。
强调“节约”的平昌,显然不想重演4年前索契的一幕。2014年索契冬奥会最初预赛仅123亿美元,但最终的总支出为预算的四倍。2011年中标后,韩方开出的预算近9万亿韩元,目前数字为近14万亿韩元(约为129亿美元)。
平昌的“抠门”精神也是国际奥委会的办赛潮流。平昌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发布新规,提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未来四年的筹办过程中率先执行这一新规。巴赫称,希望北京能树立“新标杆”。
“花小钱、办大事”,是对新规的最简单概括。在奥运会规模日益扩张的背景下,为了减少申办城市负担,国际奥委会在去年夏天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调研办奥成本。
有时“抠门”会挨骂
根据参与了国际奥委会新规制定过程的运动员委员代表杨扬介绍,未来奥运村,奥运村餐厅规模会缩减;奥运交通也有望外包给智能化交通。但从本届平昌冬奥看,有些钱省了,会省出事儿来。
比如平昌的开闭幕式体育场节省了屋顶和取暖设备。结果去年11月4日在这里举行的韩流明星演唱会,有六名观众因体温过低而就医。平昌奥组委只好临时增加防风膜、加热器,提供防寒用品来凑合。
比如平昌拒绝与国际冰联共同补偿因冬奥未能如期进行的NHL比赛,加上俄罗斯KHL的抵制,最终两大联赛双双缺席冬奥会。有预测认为平昌冬奥会遭遇近40%的门票损失。
比如志愿者的待遇。距离开幕式4天,240多名志愿者提交了辞呈,他们集体控诉组委会宿舍太远,距离场馆100多公里,通勤时间要3小时;此外等班车一个小时,组委会的御寒物品仅有几个暖贴和一件外套;志愿者宿舍没有热水洗澡、100人的宿舍里只有3台洗衣机。平昌冬奥会注册志愿者21000余人,最终领取志愿者物品的只有6000人。
比如食品安全。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前夕,确诊感染诺如病毒的安保人员由32人上升到86人,目前奥运组委会官员也在努力追查疫情传染源。诺如病毒,又称“游船病毒”或“冬季呕吐型流感”,通常通过接触感染者、受污染的食物、水传播。
比如班车服务。由于平昌冬奥会的场馆比较分散,而且雪上和冰上两个奥运村相隔20公里左右,尤其是主新闻中心距离媒体村也很远,因此媒体班车对记者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但本届冬奥会的班车安排十分复杂。女子跳台滑雪的训练日,从主新闻中心到阿尔卑斯滑雪中心的媒体班车根本不见踪影。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结束离场问题更加突出。因为组委会车辆调配失误,导致班车大巴上车点出现堵车拥挤,致使大量媒体记者滞留。许多人挤在大巴前等着上车。来自北京某报社的媒体记者被迫滞留到凌晨一点才回到驻地。
比如观众体验。也许是受到收支平衡的压力,奥组委为门票设定的售价遭观众吐槽。本届冬奥会开幕式A档票的标价高达150万韩元(约为人民币9000元),为历届冬奥会最高票价。
此外江陵和平昌周边酒店及其他设施的费用也随之翻倍。民宿价格一度高达每间每晚5000元人民币。但高价同时压抑了消费,据《韩国先驱报》报道显示,江原道内酒店预订率一度不足30%。(记者 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