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涤明
近日,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冰花男孩”王福满和父亲以及姐姐三人,从云南鲁甸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就在王福满在北京经历了自己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学校的老师却在担心,过分的聚焦和帮助,让成为“网红”的王福满,再也回不去曾经平静的生活。“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
老师们的担心或许过重了,因为不管是媒体还是公众,对一件事、一个人的关注总会降温。王福满回到曾经平静的生活,应该不是问题。但即便如此,目前各方对一个贫困孩子的关怀是否过度,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公众、爱心人士所以关注、关怀王福满,是因为贫困孩子、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苦难,由于一个偶然的镜头而聚合在这个孩子的身上。王福满是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短时间内他得到社会的爱比别人更多一点,很自然,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满足这一个孩子的需求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则有违社会公众、爱心人士关注“冰花男孩”事件的初衷。
相关媒体帮助“冰花男孩”一家到北京圆梦的事,或可免去人们对公共资源是否公平使用之虑。但站在社会慈善的角度讨论问题,无法回避慈善应博施济众的问题。王福满因为成为“冰花男孩”、偶然被老师拍照传上社交媒体而受到公众关注,但事实上,当地还有更多和王福满一样的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只能小小年纪自己照顾自己,扛起家务负担;衣着单薄,每天起得很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没去过北京……
所有和王福满一样的孩子,都需要得到社会关爱、政府扶贫。王福满学校的校长所说的“脱贫一定要靠自己”恐怕并不实际,孩子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哪个孩子有幸成为“网红”,他很快就能圆梦,所以更多的孩子可能会更信仰这种幸运指数,而不是更相信社会关爱和政府扶贫。而这,不利于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价值取向。
之前,一些网友认为王福满分得的爱心款太少,出现了相关捐款分配的争议,而官方认为,普遍性受助更符合社会关爱的本意。的确,几十万捐款若都给了一个孩子,无异于将孩子们的梦想扭曲为“中大奖梦”。而社会关爱的初衷绝不是为满足少数孩子的梦想,这也不符合社会慈善与募捐的通行原则。
同理,“过度关怀”“冰花男孩”也不符合这样的原则。要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出彩的机会,唯有从根本上改变地区、群体的贫困。满足一个孩子出彩的愿望,对社会爱心来说,不过是一剂短暂的安慰剂。(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