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今年夏天,1076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人生的十字路口熙熙攘攘,考研、考公、求职、创业……年轻的他们有何梦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启航?我们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它事关一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今年,再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疫情影响,给就业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为此,国家、政府制定一项项政策,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为毕业生搭建桥梁……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他们对工作有怎样的取舍和考量?我们邀请了来自部分领域的应届毕业生讲述自身的求职故事,同时也邀请了专家、评论员等畅谈就业相关话题。
作者:小林
我是小林,今年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福建省某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河长办的工作。河长办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包括每月报送水利相关材料、下村、巡河,此外还兼顾农业检测,检测瓜果蔬菜的农药残留含量等等。
今年四月,即将迎来毕业的我开始留意各种招聘信息,并通过一些求职类APP找工作,然而经过一轮轮海投后效果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圈看到辅导员推送的志愿者公告,逐渐了解到国家与地方推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于是开始在网上查询更具体的信息。今年六月,“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与“三支一扶”公告发布,我便开始准备相关材料进行报名。其实,最初我也非常纠结:究竟要不要到欠发达地区去?刚毕业就去农村,会不会错过一些更好的发展机会?读了四年大学去农村会不会浪费?但是,这些想法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我想,人生中会有很多个两年,但作为志愿者的这两年一定只有一次,面对这份意义特殊的工作,我想勇敢地体验一回。而且,大学生不能刚毕业就害怕吃苦。很多时候人内心的恐惧是源于未知,实际上不过是徒增焦虑。坚定想法后,我就带着那句“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踏上了服务欠发达地区的道路。
回想这段时间的求职过程中,我也曾犹豫徘徊过。我一共拿到了三份offer,分别是福州的律所、三支一扶和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在综合考虑之下选择了最后一个。
当然,这一选择也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我认为,应届毕业生择业时最看重的是薪资和工作发展前景。因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温饱,所以薪资必然是最关注的点。目前我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乡镇政府提供住宿,食堂也有餐补,每月扣除五险后,到手的补贴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其次,发展前景也是择业关键点。志愿者服务期为两年,两年期的基层政府工作不仅能锻炼综合能力,也能发掘自身潜能,形成更明确的自我认知,以确定自己更适合哪一种模式的职业道路。此外,国家对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也很吸引我,如项目服务期满后三年内考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编,都会有一定的政策加持,这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后续支持。想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也就有信心在目前的这份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能量。
在求职过程中,学校也给了我们毕业生很多的支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就业情况摸底,同时,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年级群、班级群都会不时发布岗位信息,老师与辅导员也积极地帮我们介绍对口的工作机会。或许是受疫情影响,工作并不算好找,而且大家更倾向于找稳定的工作,所以部分同学选择了继续考公、考研二战等,就业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学院的预期。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毕业生要实现顺利就业,首要问题还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能力、学历等匹配得上那些“梦中情岗”。其次,学校提供信息时,要认真筛选有效的岗位信息,比如年级群发布的招聘信息中,不少都包裹着令人心动的“白领工作”包装,实则是销售的内核,同学们打听工作内容后,纷纷劝退。其实,比起工作苦工作累,毕业生更怕的是一分耕耘得不到一分收获。(小林)